【朴坊茶记】2011年12月份(旧文整理)

今天开始写每周茶记,缘起是“持续的时间短一些,比较有动力,也比较容易适度调整松紧度;每周为一期,每期每天一记,并且争取每周一篇主题文。




2011.12.18

中午和小梁、丘丘一起试了一个古树红茶,对比着金丝滇红来喝;说是用勐库地区的大树料做的;从叶底上来看,的确偏厚实舒展,汤色上也较为清透,但入口之后偏清淡,香气不高(闻干茶的焙火香气也微弱);汤感里略有红茶叶底那种令人不舒服的腐青味;后韵持久度不足。金丝滇红因为用料精细、工艺控制得好,在香高味醇、持久生津方面会表现得突出;当然,因为成本也偏高很多。一直在寻找一款中档的、性价比不错的红茶,以便进入濮坊的红茶体系,但迄今未果。下午和雪梅一起喝了西盟山黑紫鹃2009;开汤的香气仍然是很艳,茶汤入口的柔润度非常棒,但是因为09年用料偏叶均匀的原因,整体还是缺少张力,偏平润。清润娟雅的风格,仍然是淋漓尽致。可惜,西盟佤山的整体茶园操作都被佛山的满堂和顺买断了,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西盟紫衣这个系列的茶。晚上几个人喝六山的茶,也是对比着喝:2010年权记号的曼撒和混合饼,区别也很明显:曼撒因为是单山的原因,青涩度更明显,但汤感更具有鲜爽度和张力,更加饱满有性格;混合饼因为是六山合一的拼配(这个等级的原料拼配真是权记号独有啊~~),入口更加平润甜柔,温和度好的茶总是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整体上,我还是偏好有单山性格的茶,但是混合饼作为难得的“古六大茶山六合一”,用的又是等级很不错的原料,加上权记号的工艺传统,亦是相当有特色。勐腊地区的茶,还是要以这样的产品体系去思考。小梁下山来了,希望接下来这段濮坊的网络推广会有更细致的落实和更深广的展开~~

2011.12.19

今天是悲催试熟茶的一天。中午试了某家茶厂的三个茶,一个用比较统一的原料发酵、类似前期有萎凋、极其轻度发酵的熟茶,两个包成巧克力小球状……我只能说,对于熟茶我还是推崇正规厂家的正规工艺;用比较特殊的原料发酵,只要能控制得好发酵程度,那自然是造化,但是万万不能用发酵失败和特殊形状来做卖点……至少对喝茶的人有点负责人吧……然后是两个低端的熟茶,没多大感觉,略过。然后再喝澜沧茶厂2006年的一个熟茶;这个茶最近几天重点在喝,很快就会进入濮坊的熟茶体系了;前几天刚到货的时候喝起来还偏单调,今天来泡,预想中的香甜绵糯感终于发挥出来了~眼泪哗哗滴啊~~~此茶不负我啊,嘿嘿~~取名为浣红·2006,源自该茶红亮的赏心悦目感。然后试喝一个用勐库地区大树纯料发酵的2006年的熟茶;这种工艺应该大致就是05年左右始于临沧地区:大树料,不拼配,轻发酵;这样会很好地促进汤色的透亮感以及茶汤的醇净感,不好的地方就是偏轻的发酵,很难控制并且后期陈化也很难预计。具体的关于“熟茶的轻发酵”,我过后会专题地整理一下。试喝熟茶的心情是欲哭无泪的;尤其是用一个比较好的生茶来缓解安慰自己的时候,不禁想热泪盈眶地向全世界感慨“还是生茶好啊~~”!一天的熟茶,中间用两泡剩余的权记号六山,以及一泡完整的南木堂的“无上清凉”来缓解安慰。无上清凉是南木堂做的那卡地区的古树纯料,老潘的茶,真是好喝啊真是好喝。

2011.12.20

早上试了两款台湾人做的“迷你小沱”茶,一熟一红……只能说,台湾人做茶有一种很明显强烈的风格可循:外观有特色,色香味第一感官印象很好,底质略差,因为感官特点是通过特殊的原料拼配和工艺来达成的。当然,这样说有点以偏概全了,那么换成这种说法:我所接触过的台湾人做的普洱茶,都有这么一个特色吧。然后下午和晚上又分别喝了勐库地区两个很不错的生茶,2011年春的;大赞,整个口腔充满茶香,生津如泉涌……这次的几个勐库生茶让我对勐库地区又有了更高一层的接触和理解,多谢windflower~~决定接下来要对比着喝这些个茶了,然后好好整理出品鉴文字。

2012.12.21

今天又反复试喝了浣红·2006,在濮坊泡的时候绵糯和香甜的感觉没有上一次那么明显了;反过来,在桃溪谷泡的时候,红色浣流的感觉没那么明显;反而绵甜感倒是不错。茶真是很难讲啊……

2011.12.22

冬至。中午去喜洲喜林苑参观了一下;我很喜欢,真真显示出从整体风格到具体细节都用心用力做出来的一件事情会是多么的有气场。小小的茶室也是幽雅静谧,很让人舒缓;尤其是想到我的茶还铺在里面……哎呀呀,真是让我更加想更加专注用心地做茶,这样我的茶品才衬得上各处的好茶室。下午喝“故香2010”,明显由于茶龄的问题,渥堆味明显,汤色黯淡不透,入口味重;到后期才稍稍改观。下次控制投茶量再反复试。晚上喝“浣红·2006”,没多大感觉。这个茶我到底是要折腾多少遍啊多少遍。

2011.12.23

上午控制投茶量来冲泡“故香2010”,汤色仍然欠清透,香正甜润的感觉倒是好很多。要反复喝,来确定这款茶的后期储藏价值。下午试了两个千家寨的茶……一个是满嘴生涩,一个是烟火单调……唉.还试了一个连造假都造得毫无职业修为的所谓中茶绿印老生茶……用最粗老废弃的扫地料子胡乱压成饼,然后进仓退仓,然后拷贝一下内飞和棉纸,然后一片“大厂家名品老生茶”就诞生了……好吧,我再一次佩服国人的山寨智慧。额外地,下午SN带了两位道长来濮坊喝茶,认真请教了关于道教的一些见地和修行方面的问题。道风舒然,挺赞的。我是真心觉得道家思想才真正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山水意境的情怀;不过我现在倒是和佛家比较亲近了。要好好深入一下老庄智慧。晚上随手冲泡了之前放着的一个今年的南糯山春茶,后期的甜润感和耐泡度很出乎我的意料……小赞。可惜饼形太小,只是100g的,只适合作为顺手茶礼了。

2011.12.24

濮坊院子里的阳光停留的更长久了,躺椅也更温暖了。这样的下午,东山英华曾让我印象深刻。今日,与庚叔对面,茶来了。高山乔木VS乔木春;干茶颜色,高山乔木较青绿,而乔木春偏墨绿、黝黑;用料的均匀度我分不出来(经庚叔指点:高山乔木用料更均匀)。汤色,高山乔木较之乔木春,浅而偏柠檬黄。汤香,高山乔木会浓郁、持久;乔木春较淡,且散的快。叶底,高山乔木深嗅前后香味一致;乔木春先甜而后有些微清苦。从颜色上看,可以和干茶明显对应起来。入口,高山乔木平、淡,苦、涩味轻,舌尖生津多;乔木春苦、涩感明显,大部分舌面、两侧都生津较多。茶气,两个茶反复交叉喝,分不出是哪个茶气会好些,总之胸口有明显涨感。(印象中我会比较喜欢高山乔木这个名称,曾经点过这个茶,可当时和的感觉以完全忘记,唉……)经过两个茶的冲击,庚叔劝我要HOLD住,试茶还在继续……又是两个勐库茶,虽然比前面两个会好很多,可是,猛啊……我已不能专心去体会茶了,反复闻叶底,越来越晕,还是第一感觉比较清晰,两个茶的叶底都很香甜,可是有一个茶的叶底是会变的(后来闻多了,又觉得都是没有变的)。两个茶喝完之后,喉咙感觉很清、透,舒服。茶气,依然在体内奔流。以为试茶活动结束的时候,庚叔倒出两杯久闷的高山乔木和乔木春,已经凉了。我提醒一下自己,然后端起高山乔木,往嘴里一倒。猛然咽下半杯之后,我直接忍不住,吐出另外一半(不好意思,那真是太苦了)。如果到这我及时结束,也许下午的其他时间会好受些。可是我太敬业,接着把乔木春二饮而尽,慢慢感受其中的苦味。感受只有一个字:苦!至此,四个勐库茶经验终于结束……稍事休息之后,来了两个熟茶。不问名称,第一感觉,一个的汤色好,入口后上鄂会感觉明显的刺激(第二感觉,这个茶会有香甜味)。一个茶的汤色不及另一个,但入口之后,整个口腔的感受会平和一些。六个茶之后,迎来了晚饭,而我一直止不住的打嗝……(茶啊,几多欢喜几多难受)晚间,继续茶。而我,再也HOLD不住了,靠边吧……几个茶的详细对比,等待庚叔的记录吧。

2011.12.25

下午,出行前有茶,真是不那么容易专心啊。第一杯,入口之后略微感到口腔干燥(其他感觉被略过)。反复喝,先对一点下咽瞬间冒出的苦味感觉明显。最大的感触是,从这个茶里(汤与叶底)闻出一种香味,像是在山上时捻碎青草散发的味道(秋曾经让我闻过刚折断的荻散发的味道,而我的锄草生活也让我对青草味有记忆)。偶尔会专注一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感受上,茶气对身体影响较昨日下沉些(昨日胸口明显,今日是胃部)。舌面的感受,汤如水柱。喉咙,下咽后较清爽,过会舌根部生津,又感觉有点粘。一个勐库茶试喝完,出去玩了,喜林苑的圣诞晚会。

今天中午的勐库茶是一个古树茶特制,香气显清甜生涩,“汤感如柱”描述得很好,相对应的是,勐腊地区的“汤感平润铺开”和景迈地区的“汤感绵如丝绸”。喉部的感觉,欲通非通,是原料树龄达到古树年限、却又未能完全下沉的体现。树龄更年轻的,喉咙不会有反应;树龄更年老的,整个喉咙的通畅感很好。

2011.12.26

今天梁公子偷懒,只好我硬着头皮来凑字数。下午继续勐库茶,把前天四个一起对比着喝的茶一个个单独来喝。今天单独喝的是一个树龄尚可、不老不小的古树纯料,整体的感觉,苦涩感明显,下压,但化得快;无甚喉韵;后期略单调。(如果树龄更老,苦涩感会更轻;如故树龄更小,苦涩感会铺满整个口腔)然后试一个新的熟茶,在浣红2006之后,要继续补充熟茶体系。醇净感好,厚重感略欠;用大树料、不拼配、发酵稍轻的原因。然后用含香壶把一泡08年曼撒古韵喝得透透的;平润感很好,很轻微的略显淡薄。晚上和cc一起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cc是这两日一直来喝茶的朋友。一位是在瑞典工作的wj,然后是她的朋友,一个浑身充满沉静细腻气质的,具足中国情怀的瑞典年轻人,不知其名,但对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意境的敏感体悟能力,令在座诸人惊佩。正好小晏来,让她泡了一个景迈05秋,香甜感好,略显淡。

2011.12.27

忘了,昨天的瑞典朋友的名字是“tim”,中文名是“听木”。

待定入产品体系的新茶,“醇”感很明显;另外一个感觉是“润”,但是醇润之外,是略嫌单薄,不厚重。“醇润”这两个字?继续勐库茶。一个用勐库好几个寨子的小乔木料拼混起来的当年春茶,香重,但不持久,干涩感明显,生津猛烈,但面窄,无甚喉韵。只能说,把勐库茶的口腔内的特点发挥出来了。对比一个勐库茶树龄很好的当年春茶,只有一个感觉:茶从口腔顺滑下沉,直透腹腔。然后是一个景迈老树茶,2011年秋,香气丰富而不飘散,入口清甜,略涩;耐泡度很好,这倒是出景迈茶的特例,是秋茶的缘故吗?打算做这个产品。晚上是几个熟茶,无甚感觉。今天喝茶喝得很疲倦。

2011.12.28

今天比较清净喝茶。下午试了一个勐库邦赛的春茶毛料,原料一般,工艺更一般,明显焦糊香……然后试了景迈06春,涩感明显,果香甜,柔,但略水。晚上泡了一壶革登2008年秋,平、润、甜,关键是耐泡得恐怖…和老刀两个人喝了大半个晚上……汗。

2011.12.29

白天泡了几个勐库的毛料茶对比着喝,两个很糟糕,杀青温度过高,焦糊香,黑渣底……一个还不错,虽然生青很重,茶气略闷,但清朗鲜爽。于是用一个革登2008秋来调节一下,哈。晚上老潘来,于是对比着喝了两个工艺类似的熟茶,也正好老潘在熟茶工艺方面有比我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终于明白了所谓“大树料轻发酵”熟茶的缺陷的根本来源:快发酵,也就是控制发酵过程,让叶底表面达到正常七八分熟度,表层之下却仍然是泛着暗青的发酵不足(泡在汤里的叶底会更明显);导致汤色红亮却不够鲜活、汤感醇爽却不够厚重。嗯嗯,现在才算更深明白当年“老树醇品2006”的好:用大树料还很好地控制了正规发酵过程,所以在汤色的红浓透亮、香气的甜正、口感的醇与厚、耐泡度等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均衡地好。唉……可惜啊可惜,可惜啊可惜,好茶不再好茶不再。

2011.12.30

下午茶:惟醇。入口感觉特醇净。闻汤香,有点糯米的香味,但深嗅之后有微微“熟茶”的刺激味(不知怎么形容)。冷汤的香略带一点甜味,这感觉不是抓的很精确。耐泡度不很好,10泡左右。晚上的熟茶,汤色很美(也许是灯光的原因),酒红,而且很清透。下午茶汤色偏亮,晚茶偏深红。杯底的香很浓,但不持久。叶底有很浓的甜味(庚叔说:焦糖甜)和香味。前几泡的汤香味较明显,后几泡的汤甜味较明显。舌头前半部和两侧生津较好,但中部会有麻的感觉(不知怎么回事)。

2011.12.31

早上喝“惟醇·2008”,顺便拍了图片,娃哈哈,小梁说是他这几年拍得最好的图片了。这个茶的确在汤色和醇净感方面非常出色,大家去赏色吧。下午喝了两遍小慧做的一个古树茶,感觉非常棒。清新的香气,清甜的口感,清爽的茶气,哇哈哈哈,赞~~晚上又是轰轰烈烈喝茶;先是醇品·2003,醇净润厚甘甜,熟茶的标杆了吧,准备涨价喽~~然后是仅剩的一泡王斌的易武2004年春,然后是一泡王斌的大紫金2007,和老刘等老男人一起,把缸底的水喝光了,把浑身的细胞都浸到茶里面了……守岁茶吧,呵呵。

2012来了,大家新年快乐。




~~~~~~~~~~~~~~声明~~~~~~~~~~~~~~

朴坊茶记系列文章,均基于我们有限经验、狭隘见识和主观感受拼凑而成,只为表达和分享,不负任何考据和争辩之责任。


 
评论

© 有茶记Uteapia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