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坊茶记】阳春喝勐库,2015年3月。


在大理风和日丽的春季里,能够借着勐库茶的清爽劲畅,来释放一下小燥热,微享一点小清凉,也算乐事一小桩;我们把每日的品饮详细记录并整理成文,和诸位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3月10日】东山英华2013春,1—5泡口感润、清(青味还在),舌面麻,上颚及两颊微紧,舌底及下颚两侧生津,生津持久甜;6—19泡后汤香菌香,水含香,茶汤圆润,甜,后背中间往上发热,手心发烫。喉口开阔回甘令人印象深刻。东山英华是一款清劲的阳刚之茶,今天因为投茶量略多,茶叶无法在盖碗里完全舒展,茶味亦不是很畅快释放,导致前几泡的口感有点压抑,收缩感略显。畅爽之茶当以畅爽泡法,伺茶如待人,然之。


【3月11日】 今天泡了一款2011年的勐库春茶,香气感特别:醒茶闻盖和叶底有松树上松针和松脂的香味,汤香为淡淡的菌香,公杯菌香—果蜜—蜜香,层次分明;茶汤感觉润,清(青味,应该是山野气息浓郁吧,庚叔觉得是寒)甜,涩感显于苦底,舌底生津慢吞吞的渗出来,手心及后背中间往上发热也是慢吞吞的,不是很畅快,茶汤下喉滞,喉口有痰,喉咙也有不明显的回甘,两颊微紧,就是口腔内的横向宽度窄。


【3月13日】 今天泡了一款勐库东半山 ,2008年的茶,小瓷盖碗冲泡,经过五六年的转化,这款茶的香气从始至终呈现果木甜香变化不大,没有了新茶的张放,茶汤饱满柔润,有点软,也没有了新茶的苦涩张力;在口腔的横向宽度仍然和新茶类似,体感亦不如新茶的劲畅。所以问题来了:勐库茶在拿掉了高香和劲爽之后,还剩下什么呢?期待后续更老点的勐库茶的品饮和验证。


【3月14日】今天继续泡一个2007年的勐库茶,较昨天的茶更为紧压,看留贮转化的区别,投茶量和前几天相近,香类似,更多一股类松香,汤感润,有苦底,水路粗,庚叔形容为“肉感强,骨感存,无筋感”;较勐库新茶的有骨无筋肉还是有明显转化感,横向宽度仍然和新茶类似,可惜的是木质香有点难以捕捉。


【3月16日】 今天继续从样茶堆里翻出一个08年的勐库茶来泡,前面六七泡觉得苦涩,茶汤润柔,有骨有肉,却是不相连的分离感;重闷之后,苦不在了,可是涩感还在,两颊及上颚微紧,口腔只有舌尖部分比较舒展,汤香和挂杯香都显飘,回味和体感都显迟滞;这是原料树龄不高的勐库茶在七八年陈期的通常表现,汤微转柔却无韧度,苦涩仍存却分离汤外,强焖到后面也不见透彻甜度。所以厂家勐库茶转化到这个时期是很尴尬的阶段。


【3月17日】今天寻得一款2005年的勐库茶,紧压铁饼,汤色已橙红,汤香呈果蜜甜香,汤感特别,苦涩都压在汤里,润而不厚,可谓肉感尽显,骨感犹存,惜无筋感;生津快而明显,两颊还是微紧,茶气浑厚。此款茶堪称临沧紧压茶十年陈化的标杆参照。


【3月18日】继续勐库茶系列,今天翻了一个坝糯寨子2010年的春茶小饼出来喝,香型已转果木甜,挂杯是很纯的浓蜜香,汤色橙黄,汤感润,可算骨感强肉感显筋感存,顺滑,茶汤入口不下渗,直往喉口而去,喉口开阔;有两个现象值得一记:一是此茶生津猛烈程度,不断涌出难以抑制,所谓“舌底鸣泉”也不过如此;二是雄浑的体感茶气缓畅释放之后,毛孔微张发轻汗,浑身如桑拿之后的放松无力,对此庚叔严肃地定义为“茶高潮之后的倦乏感”。此茶堪称古树料作坊工艺的勐库茶在五年左右陈期的典范形象。


【3月20日】这两日连续用不同泡法泡了三款2009年的勐库茶,原料等级类似,同一厂家不同寨子,继续游走在勐库茶的小转化期。用轻柔泡法对第一款,苦涩皆分离于汤外而显躁戾,骨突肉腻;用劲畅泡法对第二款,能将苦涩稍微压入汤里,骨强肉附,反而略显阔象;用强焖手法对第三款,浓烈而单调之后骤降显薄,骨锐而肉薄。三款茶均是苦涩尚存的骨显,皆有香疲汤软气散的征兆(前提是原料树龄没有太霸道饼形压得亦非极紧),所以庚叔将五六年左右茶龄正经地形容为勐库茶的“更年期”,所谓武士行将迟暮却又难以心甘的矛盾感吧,冲泡上需要很微妙的把握。


【3月21日】今日祭出一泡2001年的勐库紧压茶,木质甜香,汤甜润软不绵细,不宽不深不重;仔细喝仍然能捕捉到苦涩的骨感,却是那种被长时间煨酥了的骨头磨成碎末溶在汤里的感觉,并非串联起骨肉的柔韧筋感;生津猛烈明显而且持久,这点比较震撼,甘甜度略欠;仍然需要稳劲的手法来掌控,过于轻柔冲泡反而激发单调的涩感。茶汤下喉不是很顺畅,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将喉咙打开,但十几年的茶龄转化带来的下沉气感,却能从身体里反向回馈,给喉咙予生津感,带来喉口既滋润又略堵塞的奇特现象……这款茶回答了我们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勐库茶在转化过程中失去了高香和劲爽之后,还剩下什么?原料均衡、相对紧压并且存储正确的前提下,曾经的激昂壮士在迟暮之时,还是始终不失那一丝风骨的;幸之,这是为勐库茶陈化潜力正名的有力一泡。


【3月22日】勐库茶系列还有秋茶的方向没有涉及,所以今天泡了朴坊架上的东山秋实。2012年的勐库秋茶,古树料作坊压;汤含浓郁木香,蜜感;入口润,不宽不重,秉承勐库茶不到两颊不压舌面的特点;生津回甘明显,猛烈畅快感就略欠。勐库茶汤本来筋感就不明显,秋茶虽降低了苦涩的骨头突出感,在茶汤张力上也就相应减弱,所幸树龄足够避免了茶水分离的单调感。勐库茶的后期陈化潜力要求原料的均衡,这个均衡并非指在树龄上的妥协,而是季节上的搭配;所以哪位茶豪不妨压制一批古树茶春秋料的拼配,任性地满足一下庚叔的这个小小期待吧。


【3月23日】勐库茶系列以东山英华开始,我们决定也用东山英华结束。这两日连续用不同手法泡了两次,大投茶量快出汤的重泡,和小投茶量缓出汤的轻泡。共同点是茶汤如欢快溪流般通过口腔喉咙,不撑两颊顶起上颚的空间感,迅速明显的生津回甘,以及缓畅的身体气感;新茶青味尚存,重泡下略显尖锐,轻泡下能和汤香融合;在轻泡下茶汤的丰富度、顺滑度都体现得更为均衡饱满。所以古树料作坊压的勐库新茶,一定要给他足够舒展的空间,方能释放得淋漓畅快。



~~~~~~~~~~~~~~声明~~~~~~~~~~~~~~


朴坊茶记系列文章,均基于我们有限经验、狭隘见识和主观感受拼凑而成,只为表达和分享,不负任何考据和争辩之责任。

评论
热度(3)

© 有茶记Uteapia | Powered by LOFTER